濁度是衡量水體中懸浮顆粒物對光線散射和吸收能力的關鍵指標,廣泛應用于飲用水安全、污水處理、環境監測及工業過程控制。濁度計108151-00雖操作簡便,但若使用不當,易因樣品處理錯誤、校準失效、比色皿污染或光源衰減等問題導致數據失真。科學規范的操作
濁度計108151-00,是獲取真實水質信息的前提。

一、使用前準備:校準與清潔并重
標準液校準:
使用新鮮配制的福爾馬肼(Formazin)標準濁度液(如0NTU、20NTU、100NTU),按儀器要求進行多點校準(至少兩點),確保線性響應;
比色皿處理:
選用原廠匹配的玻璃或石英比色皿,用無絨軟布蘸中性洗滌劑清洗,再以去離子水沖洗,避免指紋、劃痕或殘留水滴影響透光率。
二、樣品采集與預處理:代表性和時效性
即采即測:濁度易隨時間變化(顆粒沉降或聚集),采樣后應30分鐘內完成測量;
避免氣泡:緩慢注入樣品,靜置片刻消除氣泡,否則造成虛假高濁度;
均勻混懸:測量前輕搖樣品瓶使顆粒重新懸浮,但勿劇烈震蕩產生氣泡;
溫度平衡:樣品溫度應與環境溫差≤5℃,防止冷凝水附著比色皿外壁。
三、正確測量操作:細節決定精度
擦拭外壁:用鏡頭紙擦干比色皿外表面,確保無水漬、油污;
方向一致:比色皿有磨砂面與透光面,每次插入樣品槽方向需固定;
零點校正:每次更換樣品類型或間隔較長時,用0NTU超純水重新調零;
讀數穩定:待數值波動<±0.1NTU后再記錄,高濁度樣品可選“平均模式”。
四、特殊場景應對
高濁度樣品(>1000NTU):需稀釋后測量,結果乘以稀釋倍數,稀釋用水濁度應<0.1NTU;
有色樣品:部分型號具備比率補償或紅外光源(860nm),可減少色度干擾;
低濁度水(<1NTU):使用密封性好的比色皿,避免空氣中塵埃落入。